3分钟识破80%的和田玉造假!老行家这样鉴别山料仿籽料

“老板,这红皮籽料多少钱?” 

“这可是‘正宗和田籽料’,便宜卖给你,8000!”

——你以为捡了漏,结果回家一测:山料滚的!染色的!成本可能才80块。 

这两年籽料价格涨疯了,山料仿籽料也跟着“泛滥成灾”。市场上很多“籽料”是山料造假,新手稍不注意就踩坑。今天教你“三看原则”,3分钟分清真假籽料,从此买玉不花冤枉钱! 

籽料是“流水的精华”——昆仑山的玉石原石被洪水冲到河里,亿万年冲刷打磨,杂质没了,结构紧了,还带了天然皮色,所以值钱;山料是“山里的原石”,没经过河水打磨,结构松、没皮色,价格通常比籽料更低。 

造假者把山料切成小块,扔进机器里“滚”(模仿河水冲刷),再染上皮色,摇身一变成“籽料”,利润翻10倍!常见的造假手段就两种:滚料磨圆+人工染色,今天咱们就从这两点撕开假籽料的“伪装”。 

看外形:天然“磕碰感” vs 人工“圆润呆板”

籽料在河里滚了亿万年,外形绝不会“完美圆润”;而山料仿籽是机器滚出来的,表面像被砂纸打磨过,反而“过于规整”。 

①天然籽料(真): 

表面有不规则的凹坑和磕碰痕迹,像鹅卵石被河水“啃”出的小缺口,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。

边缘是“自然磨损的圆润”,不是一刀切的光滑,比如侧面可能有个小棱角没磨平,顶部却有个深凹坑,充满“随机性”。 

②人工滚料(假): 

整体过于圆润,像工厂流水线的弹珠,表面光滑得像被刻意打磨过,找不到自然的磕碰凹坑。

边缘“一刀切”,所有面都圆滚滚,没有“主次磨损”,比如一块料的上下左右磨得一模一样,毫无个性。 

看皮色:真皮“根扎玉肉” vs 假皮“浮于表面” 

皮色是籽料的“身份证”,但也是造假重灾区。天然皮色是矿物离子慢慢渗入玉肉形成的,假皮是染色剂涂上去的,一眼就能看出区别。 

①天然皮色(以洒金皮为例): 

颜色有过渡,“根扎玉肉里”:像撒了一把金沙,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疏,颜色从深到浅慢慢晕开,不是“一块死色”。

皮色和玉肉是“一体的”:用指甲抠皮色,不会掉色;打灯看,皮色会“往玉肉里渗”,能看到颜色从表面到内部逐渐变浅,像“墨水晕进宣纸”。 

②人工假皮(染色皮): 

颜色均匀生硬,“浮在表面”:比如红皮就是一片死红,洒金皮就是均匀的小黄点,没有自然的浓淡过渡,像“刷了一层油漆”。

裂隙处颜色堆积:造假时染色剂会顺着山料的裂纹渗进去,所以裂纹处颜色特别深,像“黑线”,而天然皮色的裂纹处颜色反而浅(因为裂纹处玉质松,矿物离子更难沉积)。

一擦就掉色:用湿纸巾或酒精棉擦,假皮会掉色,甚至有刺鼻的化学味。 

看指甲纹:天然“不规则” vs 人工“统一形态”

“指甲纹”是籽料表面的小凹痕,像指甲掐出来的印子,是河水冲刷时小石子撞击形成的,也是造假最难模仿的细节。 

①天然指甲纹(真): 

大小不一,深浅随机:有的指甲纹深,有的浅,有的长,有的短,分布毫无规律,像“大自然的涂鸦”; 

边缘“毛糙”:凹痕的边缘不是光滑的,而是有点“锯齿感”,因为撞击时力道不均匀,玉肉崩裂的痕迹很自然。 

②人工指甲纹(假): 

形态统一,排列整齐:造假者用机器压出指甲纹,所以所有凹痕大小差不多,深浅一样,甚至排列成“网格状”或“放射状”,像“刻出来的格子”; 

边缘“光滑”:机器压出来的凹痕边缘是平整的,没有自然崩裂的毛糙感,一看就是“刻意做出来的”。 

 

记不住细节?背下这个口诀,市场上80%的假籽料都能秒识破: 

“外形看磕碰,皮色看扎根,指甲纹看杂乱” 

✅ 有不规则磕碰+皮色扎根玉肉+指甲纹杂乱=真籽料 

❌ 过于圆润+皮色浮于表面+指甲纹整齐=假籽料 

避坑提醒:这3种“籽料”千万别买!  

“全皮无裂”的便宜籽料:天然籽料多少有裂或瑕疵,又大又圆、全皮无裂还便宜,99%是山料仿的; 

“颜色鲜艳均匀”的红皮/黑皮料:天然红皮、黑皮很少颜色均匀,大多带过渡色,颜色越“完美”越可能是染色;  

“商家不敢让你擦皮”的料:让商家用湿纸巾擦皮色,不敢擦或擦掉色的,直接pass! 

鉴别时建议“多看多对比”,实在拿不准就找专业机构复检,别让造假者有机可乘!

你买玉时踩过“山料仿籽”的坑吗?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~